汤药方剂

中成药坛

同出一物 功效有异

  • 发表时间:2014-06-11 14:42
  • 来源:未知
  • 责编:zmy
  • 字体:

  同出一物,功效有异。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;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曹植的一首七步诗反应出“同出一物,功效有异”,同样中药也是这样的,中药的种类繁多,可能来源于同一种植物,但功效却相差甚远,截然不同。不信,我们来看看下面列举的这些中药药材。

  生姜、生姜皮与干姜

  均源自姜科植物姜,生姜为根茎,性辛温,可发表散寒、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,主治风寒表证、胃寒呕吐、风寒咳嗽等;生姜皮为根茎的外表皮,性辛凉,可和脾利水消肿,主治水肿、小便不利;干姜为干燥根茎,性辛热,可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温肺化饮,主治里寒证、亡阳证、寒饮咳喘等。

  桂枝与肉桂

  均源自樟科乔木肉桂,前者为嫩枝,功偏发散表邪、温通经脉,善上行,主治风寒感冒、寒凝血脉诸痛证、心悸等证;后者为树皮,功偏温里散寒、补火助阳,善入下,主治肾阳虚衰、心腹冷痛、寒痹腰痛、胸痹等证。

  地骨皮与枸杞子

  均源自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,前者为根皮,性寒偏清火,功能凉血退虚热、清肺降火,主治阴虚发热、骨蒸盗汗、肺热咳嗽与血热出血等;后者为熟果,味甘偏补虚,功能补肝肾、明目,主治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、头晕目眩、视物昏花等。

  桑叶、桑白皮与桑葚

  均源自桑科植物桑树。桑叶为树叶,功擅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、平肝明目,主治风热感冒、肺燥咳嗽及肝阳头晕目眩等;桑白皮为根皮,功擅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,主治肺热咳嗽及水肿;桑葚为果穗,功擅滋阴补血、生津、润肠,主治阴血亏虚诸证、消渴及便秘。

  马兜铃、青木香与天仙藤

  均源自马兜铃科植物(北)马兜铃。马兜铃为熟果,以苦寒降泄为主,可清热化痰、止咳平喘,主治肺热咳喘证;青木香为根,以苦寒行散为主,可行气止痛、解毒消肿,主治各种气滞肿痛、痈疮疔毒证;天仙藤为茎叶,以活血通络、化湿消肿为主,主治风湿痹痛、妊娠水肿证。

  何首乌与夜交藤

  均源自蓼科植物何首乌。前者为块根,功专补肝肾、益精血、润肠通便,主治血虚精亏诸证及肠燥便秘;后者为藤茎或带叶,功专养心安神、祛风通络,主治虚烦不眠及风湿痹痛。

  麻黄与麻黄根

  均源自麻黄科植物多种麻黄,前者为草质茎,功擅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并利水,主治风寒表证、咳喘与风水水肿;后者为根及根茎,功擅敛肺止汗,主治自汗、盗汗。

  川椒与椒目

  均源自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。前者为熟果皮,性辛热,可温中止痛,杀虫止痒,主治中寒腹痛、寒湿泄泻、虫积与湿疹;后者为种子,性苦寒,可泄水消肿、降气平喘,主治水肿胀满、痰饮咳喘。

  苏叶与苏子

  均源自唇形科植物紫苏,前者为茎、叶,性上浮,善发汗解表、行气宽中,主治风寒感冒、脾胃气滞等;后者为熟果,性沉降,善降逆化痰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,主治痰壅咳喘、肠燥便秘等。

  同出一物,功效有异。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药材虽然同出一物,但功效有异,大家在食用药材时一定要注意这些,以防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希望上述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(责任编辑:zmy)
关注排行榜
精彩聚焦